妈妈花10万让9岁儿子学炒股!学会这3点,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!
12月20日,湖北襄阳一名母亲投资10万元,让读小学三年级的9岁儿子尝试炒股,一年来亏了7万多元。
孩子说,他根本看不懂,就是随便买,有时间就玩一下,也不是经常炒股。
妈妈说,自己也很心疼,但是不后悔,因为她感觉自己在帮助孩子培养兴趣,而且孩子跟她的共同话题也多了。
新闻一出,引发了网友广泛的讨论。
有人认为,培养兴趣可以用模拟盘;有人认为,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对钱的概念,难道不应该让他明白赚钱要付出劳动;但也有人认为,学炒股肯定要比打游戏好,然而不能推广。
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?
安全君认为,无论我们想要怎么培养孩子,都应该保持理性、科学育儿的态度,亏损也应该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。
其实,养育孩子并没有固定的方法,但是,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了解一些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,让他在成长这条路上少走些弯路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做呢?
01
不要过度焦虑
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。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,他们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心。
于是,父母就特别容易焦虑。
焦虑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把握不好焦虑的度,以至于会影响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孩子未来的发展。
正如前文提到的母亲,妈妈让孩子学习炒股仅仅是为了培养兴趣,但是却完全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欢。
焦虑不会随着问题的消失而消失,这是过度焦虑者的一个典型的特点。
有位朋友,就是一位典型的过度焦虑者。
一年级的时候,他担心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,孩子上了二年级,他开始担心孩子跟同学间的相处,等到三四年级,他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到五六年级,又担心孩子的小升初问题。
前面的问题顺利解决了,他并没有反思自己为何如此焦虑,而是又扑向下一个焦虑的问题。
因此,当一个问题解决时,我们的焦虑应该随之消失,拒做焦虑的奴隶,不要被焦虑牵着鼻子走。
02
尊重孩子的选择
孩子是独立的个体,即使只有十二三岁,也应该当做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来平等对待。
我们要跟他们平等沟通,尊重他们的选择权。你可以影响他,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,更不可以代替他做决定。
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。
大儿子18岁时,有次和同学为一个问题争执了起来,态度激烈。徐小平就和他说,对谁都要谦卑、宽容点才好。他不置可否。
俗话说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
父母希望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,不希望孩子走弯路。但千万不要忘了,孩子有个成长过程,你不要指望他在18岁时就理解、掌握父母全部的人生智慧。
两年过去后,徐小平找孩子回顾当年的谈话。孩子对他说,还是你对,对人就是要和善、谦卑、尊重。
孩子常来跟徐小平聊他的困惑。大到人生的意义,小到学习古希腊哲学史到底有什么价值。
一般而言,徐小平都能解决儿子遇到的问题,但他不急于给孩子答案。他只想给孩子打开探索的通道,教他们方法。
一生道路漫长,孩子总要学会自己走。身为父母,我们自然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建议,但如果强制干预他们的人生,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,也会让他们失去体验的快乐。
03
善于反思
先举个例子:孩子期末考试考完后哭着回到家,一句话不说把自己关进房间,妈妈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,然而孩子并没有回应妈妈,继续在房间哭着。这个时候你会多等一会儿,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痛苦吗?
当孩子这样说:“我恨死老师了,把考试题弄得这么难”,面对他这样的表现你会马上批评和教育他吗? 如果这时候恰好邻居来做客你会感觉很丢脸吗?
教育作家尹建莉说:
“面对孩子,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,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,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,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。
你必须把他当成一个‘人’来平等对待,而不是当成一个‘弱小的人’来征服。”
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,就是及时反省和调整跟孩子的相处方式。
善于反思的家长会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,允许TA表达痛苦和想法,不会急于把孩子从房间里拉出来询问。如果父母不停地和孩子讲道理,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,甚至强行要求孩子停止哭泣,那么我们的暴脾气只会让孩子逐渐封闭心房。
当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、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、并诚恳地跟孩子沟通时,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的爱。